3亿元打造下湾湿地公园

更新时间:2012-04-20 09:00:00 来源:肇庆都市报道

  近日召开的肇庆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原则通过了《肇庆市下湾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》方案,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,位于端州区和鼎湖区衔接地带的下湾水库将建起湿地公园。参会的市长郭锋强调,下湾城市湿地公园应定位为绿色廊道、生态景观、旅游休闲带、端州区和鼎湖区的重要节点。他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快统筹,以规划为引导进行有序开发。

 
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

  ■如何建设

  投资3亿元打造湿地公园


  下湾湿地公园设计地块位于端州区和鼎湖区的衔接地带,依仗现有的下湾水库进行规划设计,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9.24公顷,预计总投资约30066.42万元,将打造成为怡人的生态环境,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景点。

  规划提出了“一湖山色半湖城,古塔携波拥江岸;万树玉兰百亩荷,花径串珠绕湖山”的布局构思,把它定位为生态环境良好、基础设施完善且能很好体现肇庆城市风貌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。

  据了解,公园内的景观将依据“一轴六组团多节点”的结构展开布置,“一轴”即是依托公园内的水体展开,整体串联起公园的带状空间。公园将设置“湖山在望”、“日暮芦风”、“含芳步月”、“烟雨榕荫”、“翠海鹃啼”、“云满花坞”6个植物景观区,这6个景区在水体的引导逐一展开,体现“城市-自然生态-城市”这样的景观演变序列,水体和各个植物景观区交相辉映,形成处处有景、移步景异的景观布局。

  按照规划,公园将分为三期进行建设,首期是以湿地生态培育为主的片区,该片区位于公园的东区,主要是恢复其生态自然属性。以下湾水库为主体的片区则作为第二期工程进行建设。第三期是位于星湖大道的主入口片区。“三个片区分期进行打造能够更好地控制建设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,特别是主入口片区应该在较为成熟的阶段再进行建设。”该项目负责人说。

  ■功能定位

  与星湖湿地公园相辅


  早在2004年,肇庆建成了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――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,成为南亚热带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国家候鸟迁徙重要停歇地。

  规划部门认为,下湾城市湿地公园在开发定位上应该和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相辅相成,比如下湾湿地公园可以作为科普教育基地,设计一处科普展览馆与主入口游客服务中心合建,主要用于展示以湿地为主题的各类科普教育内容,展示具有华南地区特色和肇庆特色的湿地生态资源,并提供给游客一些体验活动。此外,还将在公园内设置生态观测点,游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野外动植物的生长情况。

  “肇庆土地资源紧缺,因此规划设计要着重思考如何体现湿地公园文化,把它打造成全国有名的集生态旅游,观光娱乐,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胜地。”

  在功能定位的问题上,市政协提出了湿地公园的打造要体现肇庆特色文化。意见受到规划部门的采纳,届时或将把端砚做成小品造型引入到景观环境设计中,而竹文化则在植物造景中运用。

  ■景区功能

  防洪排涝是其中重要的一环


  湿地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,所以一直有“城市之肾”的称号。下湾湿地公园也不例外。建成后的下湾湿地公园不仅能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的栖息地,还有防洪排涝、调节气候的功能。

  据了解,下湾水库一直以来都肩负着滞洪的作用。“下湾水库来水主要包括鼎湖山下泄部分、蕉园坑全部水及欧田电站发电排放用水,这些水汇集后通过后沥涌排入西江,当西江遇到洪水时,后沥涌则无法打开排水,这时洪水将通过下湾水库溢洪道排入下湾水库滞洪。”

  规划部门说,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是公园规划建设中重要的一环,届时或将在公园东侧和后沥涌连接段设置水闸,起到防洪排涝和枯水期湿地公园水量补给的作用。

  雨洪利用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结合是下湾湿地公园的一大亮点,比如通过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建设雨水花园,将屋顶和地面的雨水汇集吸收,通过植物、沙土使雨水得到净化,逐渐渗入土壤,涵养地下水。

  ■环保任务

  公园内也能观赏樱花烂漫


  下湾湿地公园的规划用地以鱼塘为主,也包括一些临时建筑用地及苗圃、果园,生态类型比较单一,野生动物稀少,对整个规划场地内的生态恢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届时将引进水生类、乔木类、花草类植物等多种植物名录,它们肩负着揪出湿地中的污染物,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的环保任务。

  除了环保之外,景区内的植物景观也各具特色。以“含芳步月”景区为例,该区域利用开阔的水面,种植不同花色、不同花期的水生植物,如香蒲、美人蕉、梭鱼草、千屈菜、荷花等挺水观花植物,展示缤纷浪漫的热带湿地风情。而以浅滩为主的“日暮芦风”则种植芦苇、纸莎草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植物。值得一提的是,公园内或将打造“樱花观赏区”,届时市民赏樱花无需去日本,在湿地公园内也能观赏到满园的樱花浪漫。

  湿地公园两侧受城市交通影响较为明显,包括西北侧的三茂铁路、广佛肇高速公路、庆云大道及南侧的星湖大道(321国道)均在外围通过,如何隔离交通对湿地公园的影响?规划部门想出了一个办法:在公园外围建设防护隔离绿化带,视野看不穿隔离带,同时保证不阻挡鸟类等动物通过。

  ■如何管理

  日游人数量控制3千人以内


 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往往存在误区,比如用人工景观代替湿地,从而破坏了湿地生态功能。市政协提出了下湾湿地公园规划要以自然为主,尽量减少人为因素。该观点得到规划部门的认同。

  有专家建议,为了避免游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,在建设湿地公园时必须限制游客进入部分环境敏感区域,比如以湿地生态培育为主的片区就必须进行相关限制,此外还应加强对游客的教育与引导。肇庆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李玮说:“在建设湿地公园时我们必须问很多个‘能不能’,比如能不能抽烟?能不能开车进入景区?……湿地公园就是要保证它的天然性,如果过度的开发就可能对湿地的保护有妨碍。”他说,湿地对于肇庆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,肇庆的湿地不能动一寸,保留一片野生水草、一口池塘比人工景观更能体现湿地生态系统的魅力,所以在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性。

  下湾湿地公园是连接端州和鼎湖的重要节点,近年来,端州和鼎湖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。市文广新局局长、规划委员会委员欧荣生说,晚上开车从鼎湖来到端州时,两区交界处的夜景很自然地把两区分开。“希望通过下湾城市湿地公园的打造,让两区交界的灯能够亮起来,促进两区更加紧密联系。”

  据规划部门介绍,下湾城市湿地公园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公园,服务人群主要是肇庆市居民及外来游客,比如日常休闲及周末游。从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,下湾城市湿地公园日最大游人数量将控制在3000人以内。鼎湖区政府建议公园建成后免费对公众开放。

  ■声音:

  肇庆的湿地不能动一寸,在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我们要问很多个能不能?因为保留一片野生水草、一口池塘比人工景观更能体现湿地生态系统的魅力。――市规划委员会委员 李玮

  在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古运河的历史背景,生态保护应放在首位。希望通过下湾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把端州、鼎湖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――市规划委员会委员 欧荣生

  ■相关链接

  什么是湿地?


  简单的说,湿地是一类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。湿地公园(WetlandPark)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,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。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,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、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”湿地公园”。
 

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倡议书

尊敬的全市人民:

“蓝天、碧水、绿地、宁静、洁净”已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要标志,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居住环境。我市于2006年1月获原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,这是肇庆市被颁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之后,再次荣获的国家级殊荣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经成为肇庆的一个金字招牌,成为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,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,是一个城市价值和形象的体现,标志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、环境质量良好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齐全、市容清洁优美、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。【详细

合作伙伴